首先我们得说说“风月宝鉴”的由来。 书中第一回在介绍此书的由来时,说的是“东鲁孔梅溪则题曰《風月宝鉴》”。这个东鲁孔梅溪,是何许人也?钟长山认为,孔梅溪便是写《桃花扇》的孔尚任,也是红楼梦的批语者之一。最重要的证据就是甲戌本第十三回的 眉批有梅溪批语一条:“不必看完,见此二句即欲堕泪。梅溪”。(钟长山论《红楼梦》) 民间资深红学家吴雪松则认为,《红楼梦》一书,原著乃明末清初文坛领袖吴梅村,20年后,在徐乾学与韩菼的组织下,由严绳孙主笔润色,参与本书集体创作、批注的人物分别为:严绳孙笔名曹雪芹,韩菼笔名脂砚斋,秦松龄笔名畸笏叟,吴绮用号绮园,书中吴玉峰就是徐乾学,孔梅溪就是徐可先。 而在2008年传出的《吴氏石头记批删本》,更是直指“风月宝鉴”是吴梅村所作,他的朋友学生以此为蓝本丰富润色批阅增删而有了《红楼梦》。同样在第一回有段长长的文字,但说到下面这里是就断了: “…… 开卷即云‘風尘怀闺秀’,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,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。虽一时有涉于世态,然亦不得不叙者,但非其本旨耳,阅者切记之。” 但这部不被红学界认可的“吴氏石头记”,却在这后面多出了一段惊世骇俗的文字: ..........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,共百零八回,名曰《風月宝鉴》,每回仅三四页也,故事倒也完备,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,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,闲置几十载,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,也非一时,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,后回虽有流寇字眼,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,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,另改名《石头记》。 .............. 如果这是真的,那意味着《红楼梦》最早就叫《风月宝鉴》,东鲁孔梅溪只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书名而已。 而著名红学家刘心武却认为,《风月宝鉴》是曹雪芹的旧作,是他年轻时的习作,是他人生的第一部小说,小说内容比较简短,仅限于贾瑞与风月宝鉴的故事。后来在写《红楼梦》的时候,舍不得丢弃这个故事,就信手将这个故事安插到王熙凤与贾瑞的故事里了。 刘先生的这个解读,实在是没有领会到“风月宝鉴”四个字隐藏的深刻寓意,而仅仅凭着那则甲戌眉批做出的想当然的臆测。(〖甲戌眉批:雪芹旧有《風月宝鉴》之书,乃其弟棠村序也。今棠村已逝,余睹新怀旧,故仍因之。〗) 有看官说了,这风月二字,不更加证明了《红楼梦》是部风月小说吗?可能是太容易被当做风月艳情读物,所以曹雪芹后来没用这个名字。 如果这么想,那就是中了作者的障眼法了。在开篇甲戌本凡例中就说到,“是书题名极多,《红楼梦》是总其全部之名也。又曰《風月宝鉴》,是戒妄动風月之情。又曰《石头记》,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。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。” 《風月宝鉴》,真的是戒妄动風月之情吗?其实是作者反语也,就像凡例中提到“此书不敢干涉朝廷,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”,书中又说“朝代年纪,地舆邦国”,皆“失落无考”。是真的不干涉朝廷吗?是真的失落无考吗?明明写的就是明末旧事嘛。 其实凡例里已经告诉了我们:红楼梦、风月宝鉴、石头记,这三个书名是“点睛神妙”。看懂了这三个书名,就看懂了整部书,就看懂了作者的“极苦心思”!
【红楼梦赏析】红楼梦为什么又叫《风月宝鉴》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