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凌晨3点下田割草的蔺草客,到加工厂内忙碌的工人,一根根蔺草经过十余道工序,最终变身为榻榻米、地毯席等产品,等待出口海外。
蔺香远渡,编织四海商机
走进宁波东方席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方席业”)厂房,编织机的嗡鸣声与蔺草的清香交织一起,工人们正将一批批纹理细腻的榻榻米和地毯席打包出库。
这批产品即将跨越东海,送往日本市场,在当地家居生活颇受欢迎。
近20年时间里,东方席业打通了全产业链发展的“任督二脉”,不仅承袭了有着 2700年历史的黄古林蔺草种植法,又通过农业专家团队筛选、传承、培育出适合于当地地理气候的蔺草良种,为草席出海打下坚实基础。
宁波拥有咸淡水交汇冲积土壤,配合亚热带季风气候,培育出的蔺草茎杆细长、质地柔韧、品质优质。用其制成的草席等产品,富有弹性、抗拉性好,还具有调节干湿的功能,夏季能保持适度干燥,使人的皮肤感触舒适。产品带有的浓郁草香,更有安神助眠的作用,用于卧室和客厅内效果最佳。特别是在日本地区,当地人就喜用蔺草编织室内装饰和榻榻米的传统习俗。
东方席业总经理林旻介绍:“企业有了自己的蔺草基地,就可以从源头上把控蔺草品质,确保其纤维长度达到1.4-1.5米标准,从而符合编织所需的最适合长度,其密度的提升也能提高蔺草灯芯的吸湿性和草皮的摩擦系数,增加蔺草产品使用寿命。”
回顾蔺草产业的发展历程,宁波市蔺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余自生感慨万千。他回忆,早在21世纪初,东方席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便冒出了头,沿袭蔺草产业沉淀下来的经验,积极调整产品结构,抓住市场动态和时代潮流,不断开发新产品,产品出口一度创下佳绩。
“以榻榻米为例,那时仅日本市场,最高年需求量约4500万张。” 余自生说,在集士港镇、高桥镇、古林镇等地,高峰时期曾有300多家加工厂,蔺草种植面积达17万多亩。“以规模较大的宁波开诚工艺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宁波开诚”),生产的草席名扬在外,巅峰时期其外贸蔺草产值可破亿元。”
大量的海外市场需求,也让国内开始引进海外蔺草的改良种质和种植、加工技术。在宁波,蔺草产业在政策集聚和资源集聚的双重驱动下,迎来了跨越式发展。蔺草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,产业规模达20亿元,从业人员2.3万人,产品占国内相关企业的90%以上。
后宁波相继获得“中国蔺草之乡”、“中国草编基地”、“中国凉席品牌之都”等国家级荣誉称号,还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“原产地标记认证”、国家工商总局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”和浙江省质监局“区域名牌”等多项殊荣,为宁波蔺草制品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背书。
至此,宁波成为全国最大的蔺草种植、生产、出口基地。
寒流来袭,传统赛道遭遇困局
然而,如今的草席出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,余自生说:“海外市场瞬息万变,加上国际形势复杂,由于出口国单一、日商压级压价,再加上日币贬值、汇率波动等因素,现在草席等蔺草产品出海,形势大不如前。”
对此,宁波开诚负责人朱豪轲深有感触。“如今我们80%的产品销往日本,订单量却呈现逐年递减趋势。”他说,自从前几年,产品开始在日本市场“遇冷”后,行业洗牌来得猛烈且迅速,鼎盛时期超300家的宁波蔺草加工企业,如今仅存30余家在坚守。
传统行业遇冷,与当地市场息息相关。朱豪轲分析,在日本精装房盛行和日本年轻群体对传统和室疏离的趋势下,新建住宅仅保留一间和式居室,加之当地企业开发出替代材料,传统榻榻米市场正在萎缩。
这种断崖式下跌背后,既有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,更折射出传统制造业面对消费升级的适应难题。对此,宁波市蔺业经济联合会也曾发出呼吁,日本市场应给予蔺草制品更多关注与支持,携手中国蔺草企业,共同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升级。
“中国企业的应变能力强,韧性足,面对海外市场变化,我们要积极应对。”朱豪轲说,如今,宁波海曙当地的蔺草产业正在通过研发新产品来适应市场需求,谋求积极转型破局。
在宁波开诚的线下展厅内,一间“禅意空间”样板茶室铺以柔软亲肤的榻榻米垫软垫,营造出宜人的休闲环境,甚至四周的墙面材料当中也采用了蔺草纤维。
“蔺草纤维的调湿、隔音、释放负离子等特性是合成材料无法复制的。”朱豪轲介绍,同时,蔺草原材料符合当下流行的环保、养生定位。目前,企业正在尝试推广“私人订制禅意空间”,根据客户喜好设计室内布置,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先行试水,另一方面积极对接日本建筑装修市场,实现外销产品多元化转型。
同样的,东方席业在产品研发上也下足了功夫,公司聘请日本专家定期交流对接,研发设计新产品,考虑到传统米不好更换移动,就研发了由六宫格、九宫格提花席拼接缝制而成的地毯式“榻榻米”,不仅适合孩童在地毯席上嬉戏爬行,年轻人也喜欢休闲坐躺释放压力。
面对中间商压价困局,宁波开诚、东方席业等一批宁波蔺草企业也抱团开启了“渠道革命”,直接将产品打入日本当地“求旺”“伊藤”等大型商超,减少了中间商环节,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。
海外市场的风云变幻,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宁波蔺草企业正以传承创新为动力,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管理理念,积极应对市场挑战,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。无论是产品创新、渠道变革,还是品牌提升,宁波蔺草企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,努力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。
破茧新生,双循环织就新经纬
在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宁波黄古林”)直播间里,一场别开生面的产品发布会正在火热进行中。主播手持融合蔺草纤维与凉感材料的冰丝席,实时演示其降温性能,屏幕上不断跳出“已加购”的提示。
这款连续多年蝉联国内销售冠军的创新产品,正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碰撞的成果——相较于外销,宁波黄古林如今把销售方向转移至国内市场,重点放在产品研发,尝试让蔺草材料和竹、藤以及凉感材料结合,满足更多年轻人群需求。
近年来,像黄古林一样,越来越多宁波蔺草企业打破传统思路,深挖蔺草材料的多元潜力,不断优化产品结构。开发出以蔺草为主,融合其他材料的草竹双面席、草藤双面席、仿藤草席、冰丝席等十多个系列、几百个品种,形成了新的产业品类,让内销市场有了更多新选择。
“‘老底子的’东西我们肯定不能扔,所以产品要坚持开发提升,销路要内外结合,拓宽更多的市场是我们前行方向。”余自生透露,自己曾为蔺草发展奔波各地,在走访浙江、江西等地的多个城市后发现,蔺草产业的未来或许可以延伸到大健康产业。
“例如蔺草纤维的吸水性、透气性好,适合开发尿不湿、内衣用品;在日本当地还被开发出蔺草蛋糕、蔺草饺子、蔺草面条以及食物调料,吸引大批的观光客;药用价值可转化为治疗水肿、小儿夜啼、炎症等药品。”余自生说,蔺草产品研发的借鉴和创新,有利内外销市场的拓展。
在市场方面,除了努力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,坚持两条腿走路;在海外市场上,除了过去主攻的日本市场,如今产品辐射也向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延伸。
电商平台的崛起为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宁波华业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来响应国家号召"文化复兴,文化自信"开始出口凉席。通过亚马逊平台成功将旗下核心品牌“老席匠”的草席产品出口至美国市场。公司总经理陈向敏坚信,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席居文化传统,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一定需要用席子。下一步,他们还将开拓东南亚市场。
“我们也积极呼吁商务部门,引导本地企业多参与国内外专业展会,并协助对接跨境电商平台,拓宽‘蔺草制品出海’的新渠道。” 余自生说。
不仅如此,海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地方政府重点支持“蔺草+”跨界研发,会对获得“中国名牌农产品”认证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。
在余自生看来,从单一出口到内外双循环,从建筑用品到家居用品再到未来可能延伸的大健康产业,宁波蔺草产业的转型之路,既是对千年传承的当代诠释,也是中国传统制造企业突围的生动样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