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用火点着的是粮食酒,点不着的是酒精勾兑的吗?为什么?
近年来,白酒营销真可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编造出各种区分“粮食酒”与“酒精勾兑酒”的方法忽悠消费者。
本问题涉及的“能用火点着的是粮食酒,点不着的是酒精勾兑酒”就是这些说辞中的一个。
事实上,是不是能用火点着,主要决定于酒中的酒精含量,也就是所谓酒度,与是不是“粮食酒”毫无关系。
因为,有一个基本事实,白酒营销商总在千方百计进行掩盖,那就是所有的白酒都属于蒸馏酒,除了酒精和水分,其他成分主要是一些沸点相对较低和易挥发的杂醇、杂醛和杂酸。这些成分含量极微量,浓度都是PPM(百万分之一)级别,除了跟酒的风味有关(人的味觉实在是太敏感了,即使再低的浓度也有可能区分出来)外,几乎没有其他影响。
当然,有一些制造工艺不好的白酒,这些杂醇杂醛含量稍高,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,比如容易导致头疼(所谓上头),甚至产生毒性反应。
因此,国外一些蒸馏酒制造过程,除了蒸馏纯化外,还可能附加其他去杂工艺,比如,伏特加。
而国内某些品牌白酒,为了追求风味,却在千方百计偷偷添加这些成分。
因此,影响蒸馏酒能不是被点燃的主要只能是酒精浓度。
那么,多少酒度的白酒才容易被点燃呢?
这还涉及一个有趣的故事和一种酒精度标准。
PROOF的故事
国外的白酒(蒸馏酒)标签上常有两个酒度标识,一个是国内也是国际上通用的 酒度标识方法,即酒精与总酒量的容积比(%ALC/VOL),即ABV酒度。
比如,53°茅台,就是每100毫升酒中含有53毫升酒精,47毫升水。
另一种标识是PROOF。像下图中的这款伏特加,就标识为100°PROOF。
Proof,在英语里原本是“证明”的意思,在这里是有些国家酒精度的标识方法。
有趣的是,酒度的这种标识又恰恰来自于“证明”。
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:
“卖酒喽,好酒,绝不掺假的好酒喽”,阮小二吆喝道。
押运生辰纲的酒鬼英国士兵们蜂拥而上:“你说你的酒绝不掺水,谁知道真的假,你拿什么来证明(PROOF)?”
阮小二不慌不忙:“都是酒鬼,怎么证明(PROVE),大家心知肚明,拿火一点看能不能点着不就清楚了!”
大家都知道,很早以前,买酒最担心的就是买到假酒,就是掺了水的酒。
早在16世纪,那时候还没有酒精浓度的概念,英国士兵就是用点酒的方法来鉴别酒有没有掺假。
具体方法还不时直接点酒,而是点火药——用酒淋湿少量火药,然后点燃被淋湿的火药。如果能点着,就是没有掺水的证明(PROOF),就可以被认定为已经经过证明没有掺假的烈酒(PROOF spirits)。
英国的PROOF
白酒一直是欧洲国家之间重要的贸易商品,英国政府当时也通过课以重税来控制喝酒(滥饮曾经在英国造成过几次社会问题,比如杜松酒风潮,因而英国政府曾经严格控酒甚至禁酒)。
如何来征税呢?通过酒中的酒精含量,浓度高的税重,低的税轻。
如何来PROOF酒精含量?就才用了英国士兵的点火药方法,能点着的就是PROOF spirits。
因此,PROOF成了英国政府官方的酒度标准。
后来经过测试得知,在常温下,低于57.15%ABV的朗姆酒淋湿的火药就不会燃烧,于是这种酒精浓度的朗姆酒被定义100°PROOF。
火药测试法到1816年被比重测试法取代。
到19世纪,英国通过了PROOF的白酒酒精含量的精确测定,定义为12/13酒精与水比例,或923 kg / m3,即相当于57.15%ABV为100 °PROOF。
57.15%ABV非常接近4 /7≈0.5714,简便期间,将100°PROOF spirits 定义为4/7ABV。
这样,ABV度数乘以7/4就能转PROOF度数。
比如,100%的纯酒精,PROOF度数就是100×(7/4)= 175°.
而(40%ABV)的低度白酒PROOF度数就是40×(7/4)= 70°。
美国政府的PROOF
美国政府在1848年左右也采用了PROOF酒度来计税。
但是,比英国的简便,直接将50%ABV定义为100°PROOF,即PROOF度数为ABV度数的2倍。
这种伏特加标识的就是美国的PROOF.
法国和欧洲的PROOF
法国科学家Joseph-Louis Gay-Lussac在1824年开发的法国使用,后来也被欧洲广泛使用的PROOF酒度:
将100%ABV直接定义为100°PROOF ,100%纯水定义为0°PROOF,即PROOF度数与ABV度数相同。
以上故事说明,世界人民早就知道蒸馏酒能不能被点燃只能是酒精含量的证明PROOF,与酒精来源,酒的品质和风味完全无关。
只要是蒸馏酒,无论是伏特加、朗姆、威士忌、龙舌兰,甚至白兰地,在PROOF面前是平等的。